新阳镇简介
新阳镇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南部,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西毗甘谷,北临秦安,南接秦州,渭河、陇海铁路横贯全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行政面积86.6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人口3.4万人。新阳镇古称“沿河城”,自古为商贾云集之地,文化发达,贸易繁荣。2013年,新阳镇被授予甘肃省十大魅力乡镇称号。
新阳镇是由渭河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河谷盆地。其河北属于黄土高原南缘,河南属于西秦岭北支系山脉。新阳镇川区海拨1100米左右,南北山区海拨高度在1300米至1800米之间。新阳镇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适当,属于暖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2℃,最冷月为一月,最热月为七月。年降雨量500毫米至600毫米,一年有两个降雨峰值,七月多属雷雨;从九月下旬到十月中旬,由于受冷暖锋面交汇形成的华西秋雨的影响,多为连绵数日的阴雨天气。
新阳镇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当地群众历来就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也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文人才子,名将英烈。王治歧、岳景宗、王承舜、霍松林、郭克、任法融、雷达
、胡爱祖等等,他们都是新阳镇的骄傲。
改革开放以来,新阳镇历届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一方面,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和壮大支柱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镇以优质核桃、葡萄、苹果为主的规模种植已基本形成,特色优势凸显。一方面,狠抓基础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通乡公路,兴修硬化通村公路,兴建新阳综合农贸市场,实施新阳镇新镇区建设,城乡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新阳镇党委政府立足新阳实际,重振昔日“沿河古城”之雄风。全镇有耕地面积50900亩,2013年全镇经济总收10188.8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93元。
2013年是国家实施“十二五”的关键年,新阳人民欣逢盛世,又面临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成为全民共识的时代主题。新阳镇已具备前所未有的诸多发展条件,镇党委、镇政府审时度势,以建设“商贸重镇、文化名镇、产业强镇、旅游大镇”为发展战略,切合实际,深得民心。全镇人民将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按照镇党委、镇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思路和确定的奋斗目标,振奋精神,锐意创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为建设繁荣、富强、文明、美丽、和谐的新阳镇而努力奋斗,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出更大的历史辉煌。
(一)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党员素质。
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安排,以“五个好”为目标,着力抓好支部建设,重点是选好一个支部书记,以村级组织场所建设管理使用规范重点,整章建制,靠实责任,加强党员培训教育,力求班子建设上水平,整体工作见实效,活动开展有特色。2013年,完成赵胡村、温缑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在区委组织部大力支持下,完成了温集、张坪等15个村远程教育站点依托站点改造升级,加强了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依托区委党校,强化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发展党员20名。严格按照要求,在全镇24个村落实了干部坐班制度,实现了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同时,通过开展夜校讲学活动,加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二)以“双联”行动为契机,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双联”行动的决策部署,总结经验,抓点带面,注重实效,继续加大“双联”帮扶力度,切实促进贫困村快速发展,以市级“双联”示范点,市委书记帮扶村王家庄为重点,在王书记的协调下,整合项目、整合资金,实施了巷道硬化、排洪渠治理、文化广场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13年,我镇按照镇村发展实际,结合“八个全覆盖”、“五件实事”等要求,在全镇范围内展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年初,在王家庄实施硬化巷道1100米,修建村内排洪渠380米,修建村外排洪渠1020米;另外,投资60余万元;对后关路沿线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了一条长约150米的文化长廊,修建5座垃圾收集屋,筹资18万元,新建一处170平方米三角文化广场,把新阳镇群众坐火车的必经之路变成了弘扬新阳文化,宣传新阳文明的窗口;实施了新寨巷道硬化工程、温缑巷道硬化工程、肖王道路硬化工程、赵胡道路硬化工程。同时,我镇积极邀请农业局、林业局、果业局、劳务办等相关科学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在我镇王家庄、温家集等村组织科学技术培训班,开展林果业种植管理、蔬菜种植、珠绣、烹饪等科学技术培训,共计组织培训班11期700余人次,通过培训,农民获得相关技能知识,掌握了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田间管理等科学技术,农民工掌握了一技之长,提高了综台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达到稳定就业的目的。
(三)发展优质核桃种植基地,大力培育特色产业。
根据我镇“一川两山”的地理条件,结合群众实际需求,按照“川区葡萄、山区核桃、全镇推广双垄沟玉米”的工作思路,继续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巩固并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葡萄、核桃、玉米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全镇共调运地膜32吨,玉米专用肥650袋,农药1000瓶,推广全膜覆盖双垄沟种植玉米1.2万亩;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1500亩;推广节水灌溉种植蔬菜4500亩;完成春季核桃建园9000亩;完成温缑、席寨、赵胡、肖王等村的土地整理项目一万亩,并完成配套农田产业路建设,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大力实施道路水利项目,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年初,在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指导下,在王家庄实施了3.4公里村内道路硬化.6月份,启动实施了凤凰山片区赵胡村、肖王村、道路硬化工程,新修赵胡村2.6公里,肖王村2.48公里水泥硬化道路;硬化温缑村1.72公里村组巷道,硬化新寨村1.84公里村组巷道,解决了项目村群众生产出行难题。另外,我镇根据掌握村情民意,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及排洪渠建设等一批水利项目,以凤凰泉人畜安全饮水管道更新和王家庄排洪渠建设工程为代表的惠民项目更是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其中,凤凰泉人畜饮水管道更新工程解决了凤凰片区9个行政村约8000人安全饮水,王家庄排洪渠建设工程解决了王家庄村庄排水,化解了王家庄、赵家庄两村群众多年来因排洪排污而产生的矛盾。
(五)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打造文化重镇。
新阳镇古有‘沿河城’之称,文化名人辈出,我镇围绕“文化名镇、旅游大镇”发展思路,以国家“AA"级旅游景区凤凰山为核心,利用新阳镇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优势,2013年4月,镇政府组织主编的《凤凰放歌——新阳镇诗文集萃》一书正式发行。在“三八”妇女节、“五一”、“凤凰山东岳文化庙会期间举办文艺汇演和书画展览,弘扬新阳悠久历史文化,推动新阳文化事业繁荣。及时完成全镇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接收设备的维修换发工作,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13年5月,王庄村革命烈士陵园得到重新修葺,并于五四青年节举行缅怀革命烈士活动。为发扬新阳镇“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镇政府在国庆节举办新阳小学(温集初中)百年校庆活动。2013年10月,我镇入围甘肃省十大魅力乡镇。
(六)强化服务群众意识,努力改善民生。我镇把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实际问题。新阳镇辖区内共有24个行政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稽核工作全部完成,到龄领取待遇、采集照片4191人;缴费手册填写发放12540册;待遇享受证填写发放4191册;2013年保费已收缴总金额137万元,已缴入专户金额73.5万元;16岁以下人口信息采集人数达到5388人,已全部录入系统。为享受低保的2239人共计发放低保款1813856元;为158名五保户发放补助199190元;为241名优抚对象发放补助307910元;医疗救助44人,发放救助款249559元。
全镇已婚育龄妇5928人,其中无孩327人,一孩1711人,二孩2840人,多孩1053人;累计节育4907人(放环1064人,结扎3843人:其中二女户结扎226人,纯女户51人);出生人数148人,出生率为4.36‰,人口自增率为2.6‰;2013年共结扎24例,放环55例,综合节育率83.8%;全镇有计生协会24个,共有会员3383名。
(七)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新阳镇新镇区从2010年开始筹划,2011年完成了征地,并办理了立项、规划、建设等前期手续,2012年开始建设,共分两期六个大块,占地240亩,建设资金2.3亿元,由长安大学建筑规划设计院规划,路网形成四纵三横14米大路网,再配套小路网。
一期工程分两个大块,共占地130亩,建设资金1.5亿元。一是新阳镇农产品交易中心。占地94亩,由天水新乐园房地产开发公司筹建,采取商业化运作模式,建设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两层(局部三层)仿古砖混商铺,集农副产品、百货、小吃、超市、酒店为一体,概算投资1亿元(包括道路、上下水、绿化、亮化等)。目前,已完工2万平方米,开工1万平方米,年底将完成3万平方米,争取明年底全部建成。二是新阳镇行政文化中心。占地36亩,主要包括镇政府办公楼、宿舍楼、文化广场、商业铺面、法庭、合作银行、供电所、工商所、派出所及两栋商住楼,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概算投资5000万元,目前办公楼、宿舍楼、商铺、法庭、合作银行正在进行建设,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并封顶,工商所和供电所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计划明年年初开工建设,7月底完工交付使用。二期工程包括四个大块,全为招商引资项目,共占地110亩,建设资金8000万元。一是新阳大酒店。占地10亩,由新阳大酒店有限公司筹建,建设地下1层、地上4层框架楼1幢,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概算投资2000万元,目前,项目立项、规划、征地和设计等已完成,正在办理建设手续,预计明年年初启动建设。二是清池观生态园。占地20亩,由甘谷私营老板筹建,建成餐饮、休闲、垂钓、住宿为一体的生态园,概算投资2000万元,目前已签订框架协议。三是胡大别墅小区。占地30亩,由天水联谊商贸有限公司筹建,建成100套两层小别墅,概算投资2000万元,目前已签订框架协议。四是新阳建材市场。占地50亩,由甘肃运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筹建,建设集建材、五金、洁具、家具为一体的综合性建材市场,概算投资2000万元,目前已签订框架协议。
(八)强化基层民主,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为了有成效的做好村务监督工作,按照市区相关会议文件精神,我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印发实施方案,确保此项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措施、开展。 我镇现有24个行政村,已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24个。通过镇村干部共同努力,工作成效显著:一是认真履行职责监委会的职责,对日常村务公开情况进行监督,对各项工作的开展积极提议,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积极作用。二是村务监督委员会通过参与村级民主决策,加强对村委会工作监督,实现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转变,有效地遏制了村干部不廉洁问题的发生;三是选举产生的监督委员会代表群众对农村事务和干部行为进行监督,群众可以把想说的话、想做的事和需要了解的各种情况,通过监督委员会的沟通作用,反映到村委会,更好地保证了村情民意的准确掌握。四是畅通了渠道,监督委员会成立后,村务工作通过监督委员会向群众公布解释,征求群众意见。村务有问题接受质询,有争议接受听证,使大量的矛盾和问题在基层得到化解; 五是明确了目标任务,认真履行好职责,充分执行权限,形成了对村务公开、村务决策、村务执行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真正体现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工作氛围。
(九)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1)周密安排部署,打造亮点示范村。为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建设美丽乡村,按照“高标准、精细化、严管理”的标准,对双联示范村王家庄后官路、村舞台路、村学校路及麦甘公路沿路进行综合整治,打造亮点,安装垃圾箱53个,修建垃圾收集屋5个,修整路灯40个,修建花园13处并栽植常绿植物,绿化村文化广场及周边庭院,栽植云杉、雪松、侧柏、红叶李、速生柳、小叶黄杨等行道树1万多株。对主干道农户房屋进行了刷白美化,修建文化墙一处500米。在镇政府驻地温集村,沿主街道安置垃圾箱,建设封闭式垃圾收集屋13个,和镇区机关单位、个体户、沿街农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组织专人每天对街道卫生进行清扫,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清运、统一掩埋。
广泛动员群众,实施村庄全面整治。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农户的柴草、厕所、畜禽圈舍进行规划调整,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在镇区各村组织美丽乡村建设大扫除活动,组织群众对房屋院落、房前屋后进行了彻底大清扫。在大凤公路沿线、温刘公路沿线、镇区交通要道两侧村庄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共计拆除违章建筑12处、清扫道路26公里,清运垃圾30余吨。同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环境保护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培养群众自觉参与爱护环境意识,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中。
地方名人
1、王治歧(1901年-1985年),字凤山,新阳镇王家庄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为第一期学员。毕业后一直在国民党部队工作,历任排、连、营、团、旅、师、军长等职。全国解放前夕,任国民党119军军长代理甘肃省政府主席,是一位反帝爱国军人。解放后,曾任省政协常委、民革中央顾问、省民革副主席、西北黄埔同学会会长等职。
2、任法融:俗名任志刚,汉族,新阳镇席寨村人,
生于1936年6月23日。1950年3月出家入道于陇县药王洞,拜王嗣琳道长为师,宗奉全真龙门派,后到龙门洞修道。1955年到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道观挂单,后任监院;1986年担任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1989年受聘担任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1999年8月在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副会长。2005年6月24日,
在中国道教协会第七届全国代表会议上,任法融道长被选举为新一届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为中国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
3、胡爱祖,生于1945年,新阳镇胡家大庄人。196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国防大学战术教研室副主任,国防大学战役教研室副主任,国防大学电化教学中心主任,全军军事系统工程学会副主任,国防大学副教育长,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系主任。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7年晋升为少将,2005年退休。
4、雷达,原名雷达学,男,1943年生,新阳镇王家庄人,中共党员,著名文学评论家。196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全国文联,新华社,《中国摄影》、《文艺报》社任编辑,后任《中国作家》副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第四届、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第一届、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评委等,兼任母校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文学院名誉院长等职。
5、郭克,原名郭克宽,字谓川,生于1925年,新阳镇赵家庄人。1950年毕业于西南美术专科学校,1951年到西南师范大学任教,现为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花鸟画技法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缙云书画院院长、重庆市老年书画研究院顾问。曾任重庆国画院常务副院长、四川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艺术学科副组长。曾受教于张振铎、庄子曼、刘一层等教授。擅长花鸟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美术展并被《美术》、《中国书画报》、香港《大公报》等多种报刊发表。部分作品选送美国、日本、朝鲜、泰国、圭亚那以及香港、台湾展出。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又获得国家教委“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三等奖。